睡眠與皮膚搔癢

夜深人靜時如蟻在爬般的搔癢總是惱的你半夜睡不著覺嗎?

皮膚搔癢,是許多皮膚疾患最典型也最重要的症狀之一,也是疾病加重或復發的重要誘發因子。不僅影響病患的生理健康,搔癢難耐的情況也大大的影響了患者的社交、睡眠並進而導致心理相關的健康議題。然而,心理壓力又是造成搔癢和皮膚疾患復發、加重的重要誘發因子之一。

透過認識睡眠和皮膚健康的關聯,我們一起來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吧!

心是神志的最高統領,也是血脈的動力源頭

《內經》:「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內經將五臟六腑的功能以國家的官職做類比,其中「心」被列為最高地位的君主,可見其重要性。
心的功能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心主掌的神明,包含了大多數現代醫學的腦的功能:情感、解讀外界刺激的感覺、記憶,就像是我們會說:「因為這段刻骨銘『心』的初戀記憶,我『心』情不好」,而不會說:「因為這段刻骨銘『腦』的初戀記憶,我『腦』情不好」,或者是:「用『心』看,就能看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

心不僅主掌了我們的大腦,由於心作為君主,五臟六腑都要向君主報備、進貢,而這樣的上下關係涵蓋了五臟六腑主管的怒喜思憂悲恐驚等情緒會匯報給心統整(註1)(註2),也包含了脾胃系統消化吸收後最精華的營養會直送給心以生成人體的血液在周流營養全身。

(註1)張景岳《類經》:「情志之傷,雖五臟各有所屬,然求其所由,則無不從心而發」
(註2)《內經》:「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悲、腎在志為恐。」,其中肺的悲包含憂,腎的恐包含驚;七情:怒喜思憂悲恐驚。

除了神智以外,全身的脈管及血液都由心所掌控,這和現代醫學的心臟的功能比較接近了,心臟汲取脾胃朝貢的養分生成血液後,作為推動全身血液的動力源頭,將這些養分供應到全身。就如同汽車馬達要轉動需要動能,心臟持續跳動也需要熱能,因此心有和五行之中的「火」有關係。

而究竟血液營養要送往哪裡則是由「氣」當作嚮導帶領的(註3)。此外,由於各種情緒都可以牽動身體的氣機,若是情緒過度表現時也有可能產生疾病,就如范進中舉,喜極而瘋的狀況。(註4)
(註3)「血為氣之母,氣為血帥」,血屬於陰代表了物質基礎營養五臟六腑才可以生成氣,氣屬於陽代表了動力並作為主帥帶領血液周流全身。
(註4)《內經》:「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各種疾病都和氣機順逆有關,生氣過度會造成氣機逆上,可能造成胸脅脹滿疼痛、頭痛或眼紅; 開心過度可能造成反使人精神渙散,心氣弛緩,出現心悸,失眠,甚至神志失常等….。

心和皮膚疾病

諸痛癢瘡瘡屬於心

《內經》十九條病機中提到:「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各種痛症、癢症以及皮膚瘡瘍都和心有關。
當心輸送血液營養物質到筋骨皮毛出現問題時,可能發生:

1. 痛症:當道路受阻或輸送的營養不充足時,筋骨便會出現痛症,即「不通則痛,不榮則痛」。

2. 癢症:癢症多屬於氣血不足的虛證,當皮膚表皮局部得不到足夠營養滋潤時便會出現癢症。而氣血不足的原因可分為消耗太多(例如:頻繁熬夜、情緒太過度而心神不寧或過度飲食辛散油炸食物因而消耗過多津液)、產生不足(例如:過度節食或是營養不良)或是道路受阻(例如前述的情緒變化造成氣機的混亂而使血液營養送不到皮表)。

3. 瘡症:中醫將各種皮外膚表的癰疽疔癤等傷口、膿瘍都統稱為瘡,而歷代醫家大多由氣血壅塞於局部漸而產生火熱的角度來開方處置(就像垃圾掩埋場長久沒有妥善清運後,產生的沼氣毒物易發生火災),並且中醫外科的瘡痂聖藥「連翹」也是歸屬心、肺、膽經,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疏散風熱的功效。

睡眠與皮膚疾病

由前述可以知道瘡癢症和心虛或心火有關,但這和睡眠有什麼關聯性呢?
《景岳全書》提到:「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一由營氣不足耳。」意思是睡眠取決於陽氣能否收斂入於陰以及心神受否安定,心神不安可能是因外在邪氣干擾或者本身營氣不足以滋養心神導致。

其中,陽入於陰可以想成當我們是瓦斯爐上的煮著水的鍋子,裡面的水代表了人體的陰液,張眼醒著時是將火開大讓水沸騰產生蒸氣,而閉眼進入睡眠時則是慢慢將火轉小,讓鍋中的水歸於平靜,鍋蓋上凝結的水珠便可以回收補充鍋中的水; 失眠則是由於外來的干擾(可能是各種不安定的情緒)在一旁煽風點火導致關不掉的火持續使鍋中的水沸騰,於是心神無法安定,難以靜下來,長久下來,身體的津液逐漸被煎灼,於是就無法滋養心神及皮膚,甚至水分燒乾後產生燒焦(可以類比為中醫的瘀血停滯),而導致皮膚的搔癢或是開始產生各種其他皮膚疾病。

因此,在治療皮膚疾病合併睡眠障礙時時我們需要兼顧:
1. 清火(關瓦斯爐):時常會選用連翹、梔子、黃芩、黃連、金銀花等等清熱瀉火的中藥。
2. 緩解過亢的情緒壓力(去除外界的煽風點火):例如疏肝解鬱又能清熱養血的加味逍遙散、清熱除煩的梔子豉湯…等等。
3.滋陰養心(直接往鍋裡加水):例如可以滋陰清熱又能安定神志的百合地黃湯。
4.若是產生瘀血阻滯時,也可能需要清熱化瘀(刷洗掉鍋底的燒焦):例如:桃核承氣湯等。

西醫的研究:日夜週期

關於皮膚搔癢時常在夜間加重而影響睡眠,西醫發現和身體的日夜節律(生理時鐘)有關(註5)。人體的生理時鐘主要透過大腦下視丘調控包含皮質醇、褪黑激素、核心體溫、以及各種發炎相關的細胞因子,在入睡時會發生以下三種情況而導致皮膚癢感增加:

1. 為了進入睡眠,夜間皮質醇的分泌濃度會下降:皮質醇是腎上腺分泌的類固醇,具有抗發炎的效果,也是在長期壓力情況下會分泌的壓力賀爾蒙之一(例如:持續被獅子追著跑的情況下,想必沒有人會注意到濕疹的癢,因為為了逃命,皮質醇上升將這個感覺屏蔽掉了!)

2.褪黑激素在黑暗環境中會逐漸上升:褪黑激素除了可以抑制覺醒訊號以外也有抗發炎、抗氧化的功能,然而西方研究發現嚴重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體內的褪黑激素分泌的量明顯下降,此外也和憂鬱症相關。

3.為了進入睡眠,身體核心溫度下降:當身體核心體溫要下降時,需要透過周邊(四肢體表)的血管擴張、汗水蒸散來達成,然而就會造成四肢的溫度上升、肌膚保水度下降而產生癢感。

除了身體的晝夜調控,床上的棉被抱枕等用品若沒有勤快清潔也易孳生塵蟎等過敏原而導致皮膚搔癢加重; 白天有工作、學習等事情分散注意力,當夜晚靜下來時癢感就會相對明顯。

(註5)Jiang Z, Sang X, Lu J, Gao L. Circadian rhythm of cutaneous pruritus. Zhong Nan Da Xue Xue Bao Yi Xue Ban. 2024 Feb 28;49(2):190-196. English, Chinese.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30397. PMID: 38755715; PMCID: PMC11103053.

芳療

來自台灣宜蘭的台版真正薰衣草:犬香薷

同時處理情緒問題、睡眠障礙以及皮膚疾患,除了是中醫的強項,其實在嚴重度不大或穩定期也可以透過精油芳香療法來舒緩皮膚搔癢、穩定情緒、改善睡眠。
其中最廣為人知精油:真正薰衣草,主要的化學成分是具有鎮靜效果且氣味溫暖厚實的沉香醇以及有良好的安撫神經、壓力並且氣味甜美的乙香沉香酯,除此以外,真正薰衣草的心靈療效是放下高標準,以無條件的愛浸潤滋養身心!近年來,許多人也喜歡替精油分類入經絡或脈輪,而真正薰衣草恰巧是歸入心經與心輪的!剛好和前面中醫的「心主神明」與「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有著共通點呢!
除了真正薰衣草,其實中藥的連翹目前也有連翹精油可以使用喔!
提到真正薰衣草,台灣在宜蘭員山鄉雙連埤的原生植物石薺薴(生長於雙連埤且化學成分通過標準者稱為「犬香薷」)在1930日治時期年代就被發現其氣味甜美且富含沉香醇,而有「台版普羅旺斯」之稱,對於紓解壓力、改善睡眠以及舒緩皮膚都有相當的效果!
提醒:純精油皆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建議諮詢專業芳療師搭配適當基底油、乳液或凝膠稀釋使用,皮膚嚴重脆弱敏感時也可使用精油純露替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