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進被窩卻總是鼻塞,翻來覆去睡不著?

寒流來襲,最近是否總是睡不好、打呼很大聲,早上起來還不停的打噴嚏流鼻水呢?
鼻塞是過敏性鼻炎常見的症狀之一,時常會影響睡眠品質,並進一步可能降低白天的工作效率、學習成效!
接下來會進一步的介紹:
-過敏性鼻炎的成因和典型症狀:區別過敏性鼻炎與感冒
-中醫角度的過敏性鼻炎:衛氣與六淫的對峙
-中醫經絡的過敏性鼻炎:人體強大的膀胱經
-治療策略:日常起居與藥物針灸

過敏性鼻炎的成因和典型症狀:

區別過敏性鼻炎與感冒

當過敏原(花粉、塵蹣、黴菌…等)進入鼻腔時,鼻黏膜產生了一系列的發炎反應,因而導致相關的症狀包含:

單看上面的症狀,是不是覺得感冒症狀也差不多如此呢?
兩者最大的不同是症狀的持續和時間性,過敏和接觸過敏原有關,因此大多會只發生在剛起床(氣溫變化)或接觸花粉塵蹣後(除非環境中持續有過敏原持續刺激);而感冒症狀則是細菌或病毒感染後引發的身體在對抗病菌的免疫反應,因此不分時間的持續有症狀直到感冒痊癒。

中醫角度的過敏性鼻炎:

衛氣與六淫的對峙_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在中醫的世界中,陰陽是相對的而正氣邪氣也是相對的,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原本是正常存在的六種自然氣候,然而當六氣發生異常的太過劇烈或不對應時節的時候,六氣就變成了致病的六淫(因為是各種外感病邪的總稱,因此也可以稱為六邪)。

武俠小說常常會提到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是中醫理解眾多外來疾病的核心:健康的人體會有負責防衛外敵的衛氣/正氣保護,當身體的正氣消耗過多或者產生不夠時,難以適應/抵禦外界的氣候變化,並且會產生各種反應(EX:打噴嚏、咳嗽、發抖)將病邪抵抗而出,因此健壯的人在寒流來襲時打1~2個噴嚏或是短暫的發抖產熱後就能適應冷空氣;但過敏患者由於正氣不夠強因此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則會發生較長的時間才能適應外界環境。

那麼,人體的正氣是怎麼來的呢?
人體的氣可以分為先天之氣(原氣)和後天之氣(宗氣、衛氣、營氣⋯⋯等)
1.先天之氣:源自於父母,藏於腎,類似出生就擁有的財產,隨著年紀會逐漸變少,可以轉換幫忙後天之氣,但如果常常過度揮霍則消耗的速度就會增速而早衰
2.後天之氣:來自我們吃的食物,經過臟腑的消化運化而成,又可以分為在胸中的宗氣、在脈外保衛體表的衛氣、在脈內運送養分的營氣。
因此,正氣的不足,主要和先天儲存於腎的原氣以及負責消化的脾胃臟腑有關。

中醫經絡的過敏性鼻炎:

強大的防禦系統_膀胱經

足太陽膀胱經大面積的包覆著人體的後背側,並且透過膀胱經筋自後方繞到前方結於鼻和目上綱,偶像劇中常常會出現的壁咚場景就正是體現了足太陽膀胱經的保衛防禦系統(如果難以理解的話,也可以參考刺蝟遇到敵人時用捲曲身體用背面的尖刺保護柔軟的腹部的狀態!)


不僅是本身經絡的分布,膀胱經和督脈(陽脈之海)交會於風府穴、大椎穴,因此膀胱經能主一身之陽氣,並且和主一身之表並開竅於鼻的肺經共同掌管腠理(毛孔)和毫毛。膀胱經的絡穴:飛揚穴更是古代治鼻的特效穴呢!

治療策略:

日常起居與藥物針灸

日常起居部分,可以分為:
1.生活環境:
-減少環境中的過敏原:家中的寢具、窗簾、冷氣濾網等要固定清潔晾曬,若是有養寵物也建議不進臥室同睡喔!
-維持室內溫度和濕度的穩定:台灣是個潮濕的亞熱帶島嶼,尤其北部的四季:春天梅雨季、夏天濕熱、冬天東北季風帶來濕冷綿綿細雨,而攝氏25~30度,濕度>65%則是黴菌最適合生長的環境,因此使用除濕機維持濕度可以避免環境中的黴菌生長。
2.個人行動:
-避免生冷油膩飲食:這些飲食會影響脾胃消化功能,此外由於腸黏膜也是免疫系統的一環因此研究指出腸道菌叢的好壞菌比例會影響過敏相關的發炎因子的產生。
-規律運動:可以增加身體正氣(免疫力),並且可以活絡掌管大動作活動的膀胱經筋。
-避免熬夜過勞:熬夜和過勞都會消耗腎氣。
-出太陽時曬曬背部的膀胱經:膀胱經在背部有許多可以直接連結臟腑的穴位,透過太陽的溫暖能量而溫補肺、脾、腎等臟腑。

當透過日常起居的調整後,依舊無法緩解時,建議就要來找醫師調理囉!
由於過敏性鼻炎最主要肺脾腎三個臟腑最有關聯,又和身體的正氣營衛之氣的平衡有關,並且和膀胱經筋的分布相關,因此治療包含:
1.內服中藥:雖然過敏性鼻炎的核心主要環繞在肺脾腎虛,但不同病患可能夾帶肝熱、血瘀、陰虛等,就需要針對患者做個別化的開藥治療喔!
2.針灸:在鼻塞流鼻水嚴重時,可用針灸稍緩解症狀,但長期仍需要配合內服中藥治療喔!
3.藥物外敷:
-三伏貼:夏季雖然過敏性鼻炎會較緩解,但中醫用治未病的概念,在夏季三伏天透過熱性藥材與薑汁混合而成的藥餅敷貼於背部的膀胱經和督脈穴道上,以達到溫補的效果,來改善來年冬季的過敏情況。
-三九貼:冬季使用外敷的溫熱藥材製成的藥餅,加強改善過敏狀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